6 種開鎖方式包括指紋開鎖、普通密碼開鎖、臨時密碼開鎖、小米手機NFC 開鎖、手機藍牙開鎖、鑰匙開鎖;
目前支持NFC開鎖功能的小米手機包括:小米9(含小米9 SE與小米9透明尊享版),小米MIX系列、小米8(含透明探索版與屏幕指紋版)、小米Note 3/2、小米6/5/5s/5s Plus。MIUI開發版用戶和穩定版用戶將系統升級至最新版本即可開通米家智能門鎖門卡;
7 大安全檢測包含斜舌狀態檢測、方舌狀態檢測、角舌狀態檢測、反鎖舌狀態檢測、鑰匙插入檢測、面板防撬檢測、室內把手下壓開門檢測;
本產品已接入米家,使用米家APP 設置門鎖,配合豐富的米家智能設備,可實現智能聯動控制、聯動報警等豐富的智能家居應用。(遠程異常報警、遠程查看開鎖記錄、智能聯動等相關功能,需要配合具備藍牙網關功能的設備使用);
開門自動開燈,小米米家智能門鎖與其他智能產品產品聯動控制,需要配合具備藍牙網關的設備使用,還需在米家APP 內設置場景。具備藍牙網關功能的設備有:米家床頭燈、小米小愛智能鬧鐘、智米純凈型加濕器、Yeelight皎月LED吸頂燈、 Yeelight吸頂燈皎月系列、飛利浦智睿床頭燈、 Yeelight語音助手、米家智能攝像機1080P、飛利浦智睿吸頂燈、 Yeelight吸頂燈、WalkingPad走步機、 Yeelight吸頂燈青春版、米家LED吸頂燈、摩摩噠智能休閑按摩椅、小米米家小白智能攝像機增強版等,并將持續增加;
指紋識別率 98.7%。數據來自綠米實驗室,測試工具:BLFARFRR V3.8.2,運行環境:Windows 7x64,i7 處理器,16G 內存,500G 硬盤。通過 500 個手指個數,每個手指采集 40 次,運用自研 V54 預處理算法,PB 指紋識別算法,使用自研的算法跑庫軟件,測試真匹配總次數 20000,拒真次數 260,拒真率:1.3%,遂識別率為 98.7%;
指紋的質量將影響指紋識別開鎖的成功率,出現指紋紋路淺、磨損嚴重等問題的用戶,建議使用密碼、NFC、藍牙等其他開鎖方式;
采用金融級活體檢測算法,該算法由瑞典指紋算法公司 Precise Biometrics 提供的假指紋和活體檢測算法,廣泛用于國內外金融機構和國外銀行卡中;
莫氏硬度 9 由深圳市美信檢測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檢測得出,檢測環境溫度: 23.7℃,濕度:52% RH,寶石拋光片樣品編號: S180918005,檢測設備:莫氏硬度計,測試結果:9~10,報告編號: MS180918004C;
周期有效臨時密碼需手機與門鎖通過藍牙直連時才可創建;一次性有效臨時密碼可遠程創建;
小米米家智能門鎖有兩種標準鎖體,兩種鎖體均為官方正品,除外觀略有差異外,其他功能、性能均一致;
18 個月超長續航,為綠米實驗室在使用8節原裝電池、模擬每天開門10次(非雙重驗證模式)、常溫25℃的條件下測得,續航時間會因實際使用環境不同而變化,低溫環境下的電池性能會下降,續航時間將縮短;
50 萬次手指點擊耐久測試,為綠米實驗室測試結果,測試使用直徑12mm肖氏硬度為50度的橡膠頭,以250gf,50~60次/分鐘的速度對中間位置進行 50 萬次點擊測試。樣品無異色,無開裂,代表測試通過;
10 萬次把手下壓測試,為綠米實驗室測試結果,在正常的工作狀態下,連續上鎖、開鎖10萬次,樣機功能正常,未出現機械功能故障;
48 小時指紋模塊耐汗液,由綠米實驗室測試得出。采用恒濕恒溫試驗箱:
[ 1 ] 配置酸性和堿性人工汗水溶液,酸性汗液 PH 值=4.7,堿性汗液 PH 值=9.5;
[ 2 ] 用浸泡過人工汗水溶液的無塵布將試驗樣品包裹緊密,放在 55±3°C、90%-95%RH 的恒溫恒濕箱中儲存 48 小時;
[ 3 ] 取出后將產品表面的溶液擦干,靜置 2 小時后觀察外觀,再測功能;
測試結果樣品無腐蝕,無異色,無開裂,功能測試通過 24H、48H 節點檢查;
72 小時鹽霧測試,由綠米實驗室測試完成。采用鹽霧試驗機,實驗環境 24±4°C / 40~75%RH,在5% NaCl中,35°C(試驗箱內溫度)噴霧72小時,用清水沖洗,凈置16小時后,功能正常、電氣及機械性能正常;
-25℃~55℃ 工作溫度范圍,由公安部安全與警用電子產品質量檢測中心《檢測報告》(公京檢第1814336號、1814335號)提供;
遠程查看小米米家智能門鎖的狀態、日志,以及接收異常告警、報警、低電量提醒等信息,需要配合具備藍牙網關功能的設備實現;
3 年免費保修,具體的保修范圍說明詳見“售后服務政策”頁面;
小米米家智能門鎖產品售后服務嚴格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實行售后三包服務,具體內容請見“售后服務政策”頁面;
若產品未發生在保修范圍內的故障,每把門鎖僅提供一次免費上門安裝服務,詳細政策請見“售后服務政策”頁面;
全站數據實際情況會因測試軟件版本、具體測試環境不同,而略有差異,最終以實際使用為準。